屯前部是朝天关,由一组石构建筑群组成。朝天关是海龙屯东大门,北望飞龙关,南接飞凤关。
屯中部的老王宫以中央踏步为其中轴线,两侧有石墙围合,建筑格局大体可分中、西、东三路。中路是杨氏土司处理政务的场所,自前而后依次为大门、仪门、庭院、大堂、二堂。大门左右各3根立柱,两侧为八字挡墙,外围为围墙。中央为天井,天井的中央有凸起的甬道,两端有踏步相连。
屯中后部还有点将台、校场坝、兵营遗址、海潮寺。屯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两两围合的空间分别称土城、月城(或石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
其中最有坚固的是铜柱关和铁柱关,铜柱关位于海龙屯东面山腰南侧,坐北面南,是由东南进入海龙屯的第一道防御关卡。铁柱关位于海龙屯东面山腰北侧,坐南面北,与铜柱关是相对应的城门,互为犄角之势,是由东北进入海龙屯的第一道关口。下临溪谷,扼住上山之道,为登屯北大门,关外设有吊桥。
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采用纵联砌券法垒砌,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极为坚固,即便是官家装备的火炮,面对这种关墙还是有些力不从心,除非调集大量重炮来,但是贵州道路艰难,重炮运输艰难,再加上朝廷的火炮产能不足,首先要装备京营、九边、水师等紧缺的地方,这些来援的各地官军,所装备的新式火器并不多,但是刘綎部恰恰是装备了大量的新式火器的。
杨应龙当然是不知道此事,他现在想的是怎么对付马孔英,杨应龙亲率主力五万,北上迎战马孔英,因为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一旦马孔英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到时候他就是插翅难逃了,他留下大将杨珠守卫海龙囤,亲率大军迎战马孔英,试图夺回娄山关。
马孔英和石柱宣抚使马斗斛一道率兵从娄山关直驱海龙囤,想要夺取这次平播的首功,尤其是马孔英,他是马芳的家丁出身,本是宣府塞外的降兵,积战功为宁夏参将,马芳在世时,经马芳的推荐,将其调到西南,现在马芳去世,他在军中等于是没有了靠山,所以急于通过立功来表现自己,以求在朱载坖面前露脸,所以对于沐昌祚要求诸路大军齐头并进,放慢速度,给刘綎创造机会的命令并不感冒。
马孔英率领大军直取播州,一路上接受这些小部落的反正,利用他们熟悉地形的特点,以他们作为向导,快速行军,虽然马孔英急于立功,但是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马孔英并没有冒进,他很清楚,这些新归附的土司并不能完全信任,所以让石柱宣抚使马斗斛统帅石柱土司兵和这些新归附的土司兵在前,自己率领官军在后,以防被杨应龙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