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登门拜访(1 / 2)

酿秋实 前后卿 1430 字 1天前

【杀无赦】

冰冷的三字被令使喊的响彻云霄,伴随着如雷的马蹄声盘旋在崇安县上空,震得人耳膜隐隐发疼。

余幼嘉下意识朝着巷口的方向走了几步,也看清楚了那群声势浩大的令使们。

所谓令使,其实就是受朝廷之命,传达政令的信使。

大多数时候,令使都是三人成队。

一人执旗,一人怀令,一人宣读。

与其他传递密信的信使暗探不同,他们不仅不必隐藏行踪,甚至要做的,与其恰恰相反,就是尽可能将所知的消息扩大,将阵仗闹大。

而余幼嘉撞见的这队令使,不只有三人,而是足有七人。

一人在前,左右后手各三人,每个都身形高大,宽肩蜂腰,玄衣窄袖。

每人都骑着鬃毛修剪精细的乌首大马,马蹄轰然起落之间,闪着冷意森然的光......

有些刺痛人眼,也足以震慑人心。

余幼嘉沉默了几息,没有再选择填平沟壑,而是将木铲放下,而是提着木铲重新进了屋。

院子里原本在嬉笑的几人也都听见了外头那宛若雷霆般的动静,纷纷失了笑意,心惊胆战的探头探脑。

甚至,连往日里最无声无息不起眼的三房夫人洪氏,都从余老夫人的房中走出来,捂着心口问道:

“外头这是怎么了?母亲刚刚吃了药睡下,便被动静吵醒了。”

洪氏本就长相老成些,抄家后更是瘦的厉害,整张脸垮塌的不像个样子,如今捧心,眼角下压,脸上更显苦相。

余幼嘉对洪氏印象不深,却仍为她解释道:

“有令使昭告天下,说镇北王清缴了安义流民组成的卫天军。”

“想必是有人将崇安之前的事情上报了上去,为稳定民心,上头便派超乎规格的令使下来。”

刚刚那些令使的威风几乎凝为实质。

旁人瞧不明白此作为的目的,只觉心惊胆战,但余幼嘉却能瞧的分明——

所谓上行下效,见面而窥内里。

那些令使装备齐全,威风凛凛,甚至连马都膘肥体壮。

若不是打肿脸充胖子,那便是朝廷想让人瞧见他们‘兵强马壮’。

这,其实就是震慑。

但凡流民们稍稍有一丝外强中干,被这样动若奔雷的队伍一吓,听几句杀无赦,想想连流民军都已被清缴,再看看自己身上连块好些的布料都没有,自己心里就先孬了,再生不出什么反抗的心思。

余幼嘉蹙眉,五郎也是大惊,下意识接话,问道:

“那张三......?”

“我若没记错,他当时可是去投奔了卫天军的.....”

清缴二字,分量可轻可重。

轻可只收缴,重可一个不留。

当初,当初可是他们让张三投奔卫天军......

余幼嘉本就蹙起的眉眼挑了挑,沉吟几息,方道:

“崇安可比京都离安义要远的多,不过几日,又是冬日难行,张三未必已经到了安义。”

她当时让张三去参军时,其实倒也想到过枪打出头鸟,流民军应该会被上头注意。

但,一来是因为当时就这么一个叛军,二来,也是因为张三确实没了活路,而流民向来不问出身,三来,更是因为流民对朝廷的怨言最大,匹夫一怒,背水一战,未必就有那么好攻破。

可谁能料到,本该是民怨最鼎盛,反抗最厉害的流民军,不过短短一月的功夫,便被如数清缴?

这消息着实令人惊诧,也不知其他要谋反的人听到流民军如此快被清缴,会不会萌生惧意,再忍耐一段时间......

余幼嘉微微皱了皱眉,原先因家中姊妹插诨打闹而生气的好心情被这事儿一搅,几乎全然消散。

她抓住家中姊妹,细细又吩咐了一些事情下去,正要松上一口气缓缓,便又听五郎匆匆忙忙从后门处跑来,神态有些古怪的支支吾吾开口道:

“嘉姐,后,后门处有人来寻......”

余幼嘉随口问道:

“寻谁?作甚?”

五郎的脸色更古怪了些,一点点往下低头:

“......上次那位老木匠带着,带着那位小娘子又来了......让我去喊长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