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匠心巧思琢镜筒 君臣笑谈论器成(2 / 2)

他看向老角匠:“老师傅,牛角之弯曲,可有法子矫正?朕曾见匠人制弓,便是以火烤水浸,辅以压力,使其弯曲合度。这角管,或可借鉴一二?”

老角匠眼中闪过一丝光彩:“官家圣明!此法或可一试!若将牛角剖开,分段取其较为平直之处,再行加热加压,或许能制成相对笔直的管片,再将其拼接成管。只是这拼接之处的强度,以及圆度……”

“拼接之处,便要仰仗筋胶师傅了。”赵桓转向那两位筋胶师傅,“寻常筋胶之力不足,那可有更为强劲的胶料?朕闻鱼鳔所制之胶,其力胜过寻常皮胶,不知是否属实?”

一位筋胶师傅答道:“回官家,鱼鳔胶确是上品,粘性极佳,且耐水浸。只是其熬制繁琐,产量稀少,多用于制作精细乐器或宫廷器物,军中罕用。”

“钱粮物料,格致院一概不缺。”赵桓一挥手,“朕要的,便是最好的胶!此外,朕还曾听闻,有以生漆调和骨粉、细麻等物,其干固之后,坚硬如石,不知此法可否用于角管接合之处?”

两位筋胶师傅闻言,皆是眼前一亮,其中一位年长者道:“官家所言,莫非是‘大漆披麻挂灰’之法?此法多用于佛像金身或贵重漆器之胎骨加固,确是坚固异常。若用于角管接合,再辅以鱼鳔胶,或能奏效!只是此法工序繁多,耗时日久。”

“耗时日久,朕等得起。”赵桓笑道,“只要能制出合用的镜筒,些许时日,又有何妨?”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几位匠人:“朕的想法是,先取上好牛角,截取合适的长度,如老师傅所言,剖开取直,制成数块弧形角片。再以高强度之鱼鳔胶,辅以‘大漆披麻挂灰’之法,将这些角片精密粘合成中空圆管。这每一节管子,内壁需打磨光滑,并涂以黑漆。管子与管子套叠之处,则需反复调试,务求既能顺畅拉伸,又能紧密不晃,不漏光线。”

赵桓一边说,一边在图纸上又添了几笔,将角片拼接、以及套管之间可能的密封结构示意出来。

“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定然不易。”赵桓看着他们,“朕知晓其中甘苦,故而,朕不会催促进度。诸位师傅只需潜心研制,但有所需,无论是何等珍稀材料,或是需要何等辅助工具,皆可向吕尚书提出,格致院必全力支持。”

老角匠听着赵桓的描述,想象着那伸缩自如、坚固轻便的角制镜筒,眼中渐渐充满了挑战的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望。他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官家如此信重我等匠人,草民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将这镜筒给制出来!”

其他几位匠人也纷纷表态,愿竭尽所能,为国效力。

赵桓见状,心中大慰。有了这些身怀绝技又肯钻研的匠人,再加上自己这个“人形外挂”提供方向和关键技术点拨,这千里镜的问世,已是指日可待。

“好!”赵桓朗声道,“诸位师傅有此雄心,朕心甚慰!从今日起,你们便是我格致院‘千里镜营造司’的首批匠师!所需一切,皆按最优供给!朕只有一个期盼,便是早日能持此镜,亲观我大宋旌旗插遍燕云之地!”

“愿为官家效死!”几位匠人再次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官家,”张望上前一步,轻声道,“全管事回来了,说是在殿外候着,军器监的‘突火枪’也一并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