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国的呼吸,在那一瞬间,变得有些粗重。
他死死地盯着叶凡递过来的那份报告,和他脸上那“真诚”的笑容,脑子里像是有两列火车在对撞。
这哪里是邀请,这分明是一份包装精美的“投名状”!
他如果签了,就意味着他吴建国,从今天起,就跟这个“华夏创世纪技术发展中心”,跟叶凡这个人,彻底绑在了一条船上。
项目成了,他白捡一份天大的功劳;项目败了,他这个“牵头人”,也得跟着吃挂落。
可他如果不签……
吴建国毫不怀疑,眼前这个笑眯眯的年轻人,下一秒就能拿着这份报告,敲开军区或者更高层领导的大门。
到时候,他吴建国就不是功臣,而是那个不识大体、贻误军机的绊脚石。
这个选择题,根本没得选。
而且,叶凡给的这个台阶,实在太诱人了。
“军功章有您的一半”,这句话,像小猫的爪子,挠得他心里痒痒的。
他这种在机关里混了半辈子,不上不下的处级干部,最渴望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份能让自己再往上挪一挪的政绩吗?
这个“801军工特种材料”攻关计划,听起来就唬人,一看就是能捅破天的大项目。
赌了!
“咳咳,”吴建国清了清嗓子,脸上摆出了一副深明大义的表情,伸手接过了钢笔,“小叶同志,你这是说的哪里话。为国家重点项目保驾护航,是我们后勤部门应尽的责任嘛!谈什么功劳不功劳的。”
他一边说着冠冕堂皇的话,一边龙飞凤舞地在报告的牵头人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大名,还生怕叶凡反悔似的,从抽屉里拿出单位公章,“啪”的一声,盖了上去。
红色的印泥,显得格外刺眼。
“小叶啊,”签完字,盖完章,吴建国的态度立刻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变得无比亲切,拍着叶凡的肩膀,活像一个关爱后辈的老领导,“你们中心初创,有什么困难,要及时跟处里反映嘛!不要自己扛着。经费,人员,设备,都不是问题!我马上就去开协调会,保证三天之内,第一批启动资金和物资,全部给你调拨到位!”
叶凡看着他那变脸比翻书还快的嘴脸,心里暗笑,脸上却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那真是太谢谢吴主任了!您真是我们的主心骨啊!”
一场潜在的危机,就这么被叶凡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
他拿着这份盖了红章,签了双名的报告,没有直接交上去,而是先揣进了自己的口袋。
这东西,现在还不是时候用。
它是一张王牌,得在最关键的时刻打出去。
吴建国的效率,因为被绑上了战车,高得令人发指。
仅仅两天之后,第一笔五十万的巨额启动资金,就打到了中心的临时账户上。
同时调拨过来的,还有两卡车的各种仪器设备,虽然都是些老旧的二手货,但在孙卫东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机械天才眼里,这些都是宝贝。
整个“华夏创世纪技术发展中心”,终于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机器,开始轰隆隆地运转起来。
柳如雪拿着叶凡给的经费,找来了市里最好的施工队,按照她和叶凡共同设计的图纸,开始对整个园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孙卫东和林涛则带着一群新招来的,大多只有高中文化的年轻工人,一头扎进了那栋被改造成车间的厂房里。
他们不分昼夜地拆解、修复、组装着那些旧设备,愣是在一片废铁中,一点点地搭建起了“多级浮选-酸浸-磁选”联合工艺的第一条小型实验生产线。
整个园区,热火朝天,充满了希望。
叶凡反而清闲了下来。
他将专业的事情,放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他每天要做的,就是把控大方向,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以及……当好他的家庭主夫。
这天下午,他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清华园接姐妹俩。
柳如霜一见到他,就兴奋地嚷嚷起来:“姐夫,姐夫!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外国的访问团,好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听说还要跟我们搞联谊舞会呢!”
“联谊舞会?”叶凡眉头一挑,“你还想去跳舞?”
“去呀!为什么不去?”柳如霜扬起小脸,一脸得意,“我现在可是我们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再说了,这叫文化交流!我们也要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大学生的风采嘛!”
看着她那自信飞扬的样子,叶凡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然而,当三人回到胡同口时,却发现家门口,又被一辆车给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