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黑山屯村委会灯火通明。
村两委成员、各生产小组的代表,还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聚在了一起。
炕桌上,放着那个装着一万块钱的布包。
叶凡首先开口:“这笔钱,我的想法是,主要分三个方面用。第一,五千块,投入到咱们的农副产品加工厂。买几台更先进的烘干机,再添置一套筛选设备。咱们的木耳、香菇品质好,但品相上还能再提升。设备上去了,产量和质量都能上个台阶,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厂子是大家的命根子,这话实在。
“第二,三千块,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叶凡继续说,“村里通往外面的那条主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得好好修缮一下,至少铺上碎石。还有咱们的夜校,窗户都有些漏风了,也得加固加固,给孩子们一个好点的学习环境。”
这话更是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路难走,孩子们上学受罪,都是大家的心病。
“那剩下两千呢?”赵卫国问。
叶凡微微一笑:“这最后的两千块,我想设立一个‘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购买书籍、学习资料,或者派人出去学习先进技术。这个基金,由我和如雪共同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向大家公示账目。”
他看向柳如雪,柳如雪也郑重地点了点头。
“人才培养?”李金虎琢磨了一下,“凡娃子这想法长远啊!”
“没错,”叶凡目光扫过众人,“黑山屯要发展,光靠咱们埋头苦干不行,还得有懂技术、有文化的人。如霜现在学的地质知识,将来就是咱们的宝贵财富。咱们还要培养自己的会计、农技员,甚至拖拉机手、维修工。这些,都需要钱,更需要未雨绸缪。”
叶凡的方案,条理清晰,考虑周全,既顾及了眼前,又谋划了长远。
村民代表们交头接耳议论了一番,最后一致举手通过。
李金虎感慨道:“凡娃子,有你在,咱们黑山屯的腰杆子,是越来越直了!”
散会后,柳如霜拿着叶凡特批的二百块钱经费,小脸兴奋得通红。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缠着要去县城的二柱,让他帮忙代购。
没过几天,一个崭新的牛皮地质包,里面装着专业的森林罗盘、带刻度的地质锤、高倍放大镜,还有几本封面深奥的《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之类的“天书”,就摆在了柳如霜面前。
小丫头爱不释手,白天除了帮姐姐料理家务,就是背着她的宝贝家伙什,跟着叶凡在黑风口外围的山林里转悠。
叶凡指点她如何观察山脉走向,如何分辨不同岩石的风化特征,如何从植被的细微变化推断地下水的情况。
柳如霜学得极快,往往叶凡点拨一句,她就能举一反三。
晚上,煤油灯下,柳如霜便一头扎进那些枯燥的文字和图表中,常常为了一个地质名词或者一个构造图争论到深夜。
叶凡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知道这颗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凡哥,你看这个褶皱形态,是不是说明这里的地层曾经受到过强烈的水平挤压力?”柳如霜指着书上的一幅图,又对照着自己白天画的黑风口草图。
“嗯,有这个可能。”叶凡拿起她的草图,用铅笔在上面勾画了几下,“但也要注意断层对岩层的影响。你看这里,如果存在一个倾向与层面相反的正断层,也可能造成类似的表象。”
柳如霜恍然大悟,随即又陷入了新的思索。
钱和初步的规划有了,叶凡也没闲着。他顶着“先进集体”这块金字招牌,三天两头往县农业局跑。
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软磨硬泡,从农业局的仓库里“抠”出来一批最新的高产玉米种子、抗病大豆良种,还申请到了五头膘肥体壮的“长白”种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