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屯被评为“先进集体”,地区领导亲自授牌的消息,像一股暖流,迅速传遍了周边的村村寨寨。
一时间,黑山屯成了十里八乡议论的焦点,羡慕者有之,嫉妒者亦有之。
而始作俑者钱明远,则在地区联合调查组进驻黑山县的第三天,就因“严重违纪问题”被停职调查,随后很快被正式批捕的消息也传了出来,据说他那些在地区和县里的关系网,也被顺藤摸瓜牵连了不少人。
王来福这些天更是坐立不安,生怕自己和钱明远的勾结被抖露出来。
他一改往日的趾高气扬,几次三番提着罐头、点心,腆着脸跑到黑山屯,想找叶凡“汇报思想”,都被王大壮和二柱他们不咸不淡地挡了回去。
“王科长,凡哥忙着呢,村里刚评上先进,事儿多,您老有啥指示,跟俺们说也一样。”王大壮挺着胸脯,一脸“公事公办”的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
让你小子以前狗眼看人低!
倒是韩东升,在钱明远出事后,第二天就灰溜溜地离开了黑山屯,据说回县里后,主动向组织交代了自己“受领导蒙蔽”的“错误”,加上他本身也没捞到什么实际好处,最后只是挨了个处分,调到县档案局坐冷板凳去了。
这些后续的风波,叶凡并没有过多关注。
对他而言,钱明远的倒台,只是清除了眼前的一块绊脚石。
黑山屯的未来,还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地区和市里许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很快就落实了一部分。
第一笔三万元的“先进集体发展基金”拨下来的时候,李金虎捧着存折,手都有些哆嗦,眼眶湿润:“凡娃子,俺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啊!这下,咱们黑山屯,可真是要抖起来了!”
赵卫国也激动得直搓手:“是啊是啊!这钱可得好好规划规划,买牛?买拖拉机?还是给大伙儿多分点?”
村民们更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有的说应该先改善伙食,天天吃肉;有的说应该把村里的土路修一修,铺上石子;还有的说,应该给夜校买更多的书,让孩子们好好学习。
叶凡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也高兴,但他更清醒。
这笔钱,是黑山屯发展的启动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
“李叔,卫国哥,乡亲们的心情我理解。这笔钱,是上级对咱们的肯定,更是对咱们的期望。”叶凡召集了村民代表,开了个会,“钱要花,但怎么花,得有个章程。我提议,这笔钱主要用在三个方面:第一,扩大再生产。咱们的木耳、蘑菇加工厂,可以再添置一些设备,提高效率和产量。养殖场也可以适当扩大规模。第二,改善基础设施。村里的道路、水利,确实需要修缮。夜校的条件,也要改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
“人才培养?”李金虎有些不解,“咱们村现在不是挺好吗?大家都肯干。”
“肯干是基础,但要长远发展,还得有懂技术、有文化的人才。”叶凡看向柳如霜,小丫头正捧着一本《矿物鉴定手册》看得入神,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比如如霜,她现在学习地质勘探知识,将来,或许就能为咱们黑山屯找到真正的金山银山。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的会计、农技员、甚至懂机械的师傅。这些,都需要投入。”
叶凡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村民代表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相信叶凡的眼光和能力。
柳如霜在得到那一批专业的书籍后,更是如鱼得水。
她白天除了帮姐姐料理家务,就是一头扎进那些枯燥的文字和图表中。
晚上,叶凡会抽出时间,结合黑山的地形地貌,给她讲解一些实际的勘探技巧和地质构造知识。
这天,柳如霜从黑风口回来,兴奋地找到叶凡:“凡哥,你快看!我按照书上说的,用你给我的那个小罗盘,重新测绘了黑风口那片断崖的地层倾角和走向,发现那里的磁铁矿体,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而且,在矿体的边缘,我还发现了一些伴生的磷灰石和少量黄铜矿的迹象!”
她摊开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草图,指着上面的标记,小脸因为激动而放光。
叶凡接过草图,仔细看了看,又拿起柳如霜带回来的几块新的矿石样本,用放大镜观察。
磷灰石是提取磷的重要原料,黄铜矿则是炼铜的主要矿石。
如果这些伴生矿也有一定的储量,那黑风口这座矿山的价值,将再次被拔高。
“如霜,你做得很好!”叶凡由衷地赞叹。这丫头的天赋和努力,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甚至觉得,自己前世那些地质学的皮毛知识,快要不够教她了。
“凡哥,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宝贝挖出来啊?”柳如霜有些迫不及待。
“不急。”叶凡目光深邃,“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咱们最重要的是,把基础打牢。一方面,要利用好‘先进集体’这块牌子,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把村里的各项产业发展起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我们要悄悄积蓄力量,为你将来的‘大动作’做好准备。”
叶凡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他打算利用一部分发展基金,再购买一台小型的拖拉机,添置一些农具和简单的机械加工设备。
名义上,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开垦荒地,实际上,这些设备将来都可以用于矿山的初期勘探和开采。
他还想在村里建一个简易的铁匠铺和木工房,培养一批懂技术的年轻人。
“对了,如霜,”叶凡想起一件事,“你之前不是说,想知道不同岩层褶皱对矿脉走向的影响吗?过几天,县里可能会派一个地质队来黑风口附近进行区域普查,这是地区支持咱们‘先进集体’发展的一项举措。到时候,你可以找机会,向那些专业人士请教请教。”
柳如霜眼睛一亮:“真的吗?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学!”
就在黑山屯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却给这份喜悦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这天,一辆崭新的伏尔加轿车,在众人的惊奇目光中,缓缓驶进了黑山屯。
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穿着笔挺的毛料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男人。
他身后还跟着两个拎着公文包的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