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英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曾经领跑过。
是曾经。
50年,国家物理实验室搞出了pilot AcE;51年,搞出了全球首台商用计算机Ferranti mark I;51年,哈威尔原子能研究中心又搞出了harwell cAdEt。
这玩意的速度虽然只有58 khz,但支持科学计算与核反应模拟任务,有力的支持和加速了他们的核计划。
62年,曼彻斯特大学开发了超级计算机Atlas;64年,IcL公司又推出了更加强大的IcL 1900系列。
64年,国家物理实验室唐纳德·戴维斯提出分组交换理论,构建实验性网络,有了NpL数据网络;69年,在与老美NpL的合作中,贡献分组交换技术……
这些技术积累与创新,直接影响并推动了老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NASA、Ibm、cdc、仙童、At&t、通用电气、麻省理工、斯坦福、达特茅斯等等等等,所有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研发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公司和高校。
可以说,为老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数字网络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时间进入七十年代后,老美依靠着全球科学精英的大脑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迅速崛起。并通过正府的持续投入和商业化赚取的高额利润,形成了愈来愈强的正向循环。
而戴英……趴窝了。
除了基础和理论性研究,以及计算机语言,再也没有拿出像样的东西。
妥妥的就是一垫脚石……
英国佬看着美国佬赚的盆满钵满,肯定不服气。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出于面子和利益考量,全都主动或被动的努力着。
单说剑桥,75年立项了cAp超级计算机项目,并基于分时系统的积累,开发配套的操作系统。计算机数字网络也在同步推进。
这还只是剑桥一家,牛津、哈维尔研究中心、曼彻斯特大学都有各自的项目。
如果没什么意外,在79年这一时间节点,cAp项目勉勉强强的落地了。除了数字网络外,各方面的性能都没有任何亮眼之处。
甭管怎么样,好歹是搞出来了。
但是去年,港岛三所高校引进了包括高带宽数字网络在内的东大计算机。
一经实践,英国佬们傻眼了。
于是,在借鉴东大技术发展自身,还是在东大技术的基础上继续研发之间,发生了巨大的争论。
其中最大的争义点,除了虚无缥缈的面子,主要是安全问题。
这个问题争论了好久,直到现在也没有最终定论。
但是,前段时间军方委托莫里斯教授在东大数字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加密和设置安全密钥的可行性,给出专业性的意见。
单从这一点看,官方……起码军方的想法其实已经明确了。
至于cAp超算项目,部分已完成的设计被推倒,参照东大的技术路径进行重新设计。
其中计算机系统,是独立研发还是参考东大的doS,同样在争论当中。原因跟数字网络一样,主要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心……
客观的说,此时的戴英,不论是硬件设计理念,还是综合工业制造能力,都已经被老美、小日子远远的甩到了后面。
他们自己很清楚,不然就不会积极的与东大展开合作了。
积极归积极,落日余晖下的骄傲还在。
商业项目就算了,挣钱嘛,不丢人。
但曾经的领跑者,在代表国家技术实力的大型和超大型计算机项目上,基于别人的技术进行开发,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今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然间冒出个有莫里斯教授、艾兹格和东方曲一致肯定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