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制计算并不是只有一种实现逻辑。
随便掰一下手指头,就有标准三进制、平衡三进制、非对称三进制、概率三进制、光学三进制、量子三进制、模糊逻辑三进制……
曲卓上学时虽然学过,但不是主流方向,课堂和教材都是简单带过。后面工作中也没有接触,了解十分有限。
只知道最适合用于AI 训练的是平衡三进制。
负、零、正(-1、0、1)的三值逻辑,对的应真、假、未知,更贴近人类模糊决策。电路设计相对简单,单trit(对应二进制的byte)信息密度是二进制的1.58倍。
后世之所以没人搞,主要是想与主流的二进制计算体系实现互通非常困难。
相比之下,零电压、低电压、高电压(0、1、2)的普通三进制和非对称三进制,要更容易兼容二进制体系,单trit信息量也更高。
但是,逻辑表达能力弱,需额外符号位表示负数,计算复杂度高。
更关键的是,需要设计复杂的电平划分电路,抗干扰能力也更差。相比于同制程的二进制集成电路方案,提高的算力比较有限。
只有在制程逼近摩尔定律极限,需要另辟蹊径时才会考虑……
毛子莫斯科大学的尼古拉·布鲁森佐夫团队在58年冬,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也是唯一一款真正落地,投入实际应用的三进制计算机——ceтyhь。
并凭借连续运行2000小时无故障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以及零下25摄氏度至零上五十度超高环境适应能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通过了公共测试。
但是,ceтyhь虽然广受好评,生产和维护也比同期其它二进制计算机更容易,且收获了大量的订单……却受到了官僚的干预,65年被迫停产。
理由是,ceтyhь不是“计划”的产物。
当然,理由只是理由罢了。
真正的原因既复杂又简单。
首先,确实有人因为ceтyhь并不是官方主导的科研项目,而反对这个计划外产物。
还有部分人沉迷于军事考量,偏向电子管技术(抗电磁脉冲能力),忽视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大趋势。
其次,二级制当时已经成为主流。
冷战背景下,西方的技术封锁,限制了毛子获取先进半导体元件的能力。想独立进行三进制开发,存在客观困难。
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进制计算机损害了,包括高价二进制设备供应商在内,很多人的利益。
怎么看出来的?
ceтyhь被迫停产后,公家主推的是造价比ceтyhь高两倍还带拐弯,可靠性、稳定性都远不如ceтyhь的二进制计算机……
而莫斯科国立大学单纯的工程师和程序员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没有放弃三进制计算机的研发计划。
用了五年时间,改进硬件设计提高速度和稳定性,并全面优化了指令集,于70年搞出了ceтyhь 70。
由于得不到上级的支持,ceтyhь 70成为了三进制计算机的绝唱,项目不得不无限期停顿。
而毛子官方对三进制计算机到底有多不重视呢?
t部门理论上拥有最全的科学技术类档案,却只收录了ceтyhь的设计图和技术资料。
对于ceтyhь 70的记录,只有用于备案的寥寥数语——一张纸。
曲卓已经看过了用磁芯元件和铁氧体随机存储器攒成的,ceтyhь机型的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