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修为被压制了(1 / 2)

“怎么?还没想明白?”方诺看着闷闷不乐的许幼翎关心道。

许幼翎闻言怅然一笑:“你说的那些道理我自然都明白。可我心中就是有道坎过不去。”

她就是这样的直性子,说话做事从来不跟你弯弯绕,从来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方诺听后不由无奈的叹了口气。圣母这玩意怎么说呢?

如果是自己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的时候那自己也肯定也希望出现一个圣母来搭救自己。

圣母代表的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和精神,其本质在于?超越普通爱的无私的奉献?。

这种人往往体现出对弱者的悲悯和对正义的坚守。以及在苦难面前依然选择勇敢善良的勇气。

这种精神既包含舍生取义的大无畏属性,也涵盖世俗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光辉。它最终指向一个共同内核:?当人性面临黑暗时,圣母依然选择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但是在现实社会的运行逻辑中,这种纯粹的圣母精神往往会遭遇结构性消解。

一是资源错配的困境?。当个体持续无条件奉献时,反而可能助长依赖心理。这也就是方诺为什么始终要让幕国的百姓自己动手的原因。头他可以开,理由我可以帮你找好。但真正动手还是要让他们自己来。想坐享其成?门都没有。

而许幼翎想的却不是这样,她理想中的状态是方诺应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让天下百姓都生活在她脑海中臆想的那个理想国中?

若方诺按照许幼翎的构想去执行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善反哺恶”的悖论。也就是华夏人常说的“升米恩,斗米仇。”

现实中非洲部分地区的国际援助已证明,无差别救济对当地民生非但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进一步摧毁当地的社会生态平衡。而这些被援助的物资也压根都到不了普通百姓手中,因此普通百姓对于这些援助非但不会感恩,甚至还会仇视。

二则是前世我们耳熟能详的道德绑架。

“圣母”标签常被用作压制合理诉求的武器,否则就被指责虚伪,这种极端化要求实质是反智的。

宋代以降对“节妇”的极端推崇,将圣母式奉献异化为戕害女性的制度性工具,实则维护宗法秩序。

另一个则是极端化道德表演的二十四孝。二十四孝里的故事通过?自我牺牲的戏剧性?,将“孝”异化为一种近乎自虐的道德表演,本质上就是一种?道德绑架的工具?。

“圣母化”的孝道?推崇的并非真正的亲情。而是?无条件服从和自我毁灭式的奉献?。类似于现代“圣母病”一样用极端牺牲换取道德优越感,却忽视现实合理性。也就是俗话说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便能目空一切。反人性的逻辑?背后往往是对生命价值的漠视?,这种“孝”已沦为扭曲的伦理实验。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来自那所谓的“圣母心”。

这种行为放到官场上就异化成“平时拂袖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这种官员不是贪官,但他们的行为却比贪官还可恶。这种人平时满嘴仁义道德,键盘治国666,真到出事就剩个以死明志?这不就跟某些“理中客”天天在网上指点江山,现实里却是怂逼一个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