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六国论(2 / 2)

大唐协律郎 衣冠正伦 1139 字 14小时前

“禀中丞,今已亥时过半了。”</p>

一旁的吏员听到这问话后,便小声的报时。</p>

闻听此言后,几名考官又不由得面露惊诧之色,他们刚才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没想到开考至今才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而已。再想到张岱并非开考伊始便开始答题,如今成篇十五首,平均下来一刻钟内便成诗两篇!</p>

而且这些诗篇还不是仓促拼凑、敷衍了事之作,虽然难称惊艳名篇,但各自也都有才趣可赏。</p>

听到宋遥的话语,众考生们才知道了张岱做出什么事情、吓得这些考官连连色变。就连他们听完后,也都震惊不已。眼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还在斟酌诗作、并未完篇,却没想到张岱已经成诗十五首之多!</p>

张岱感受着众人投注在他身上那震惊的目光,心内也是美滋滋的。</p>

李白斗酒诗百篇,终究是一个夸张的修辞手法,而且眼下李白还美滋滋的待在安陆吃软饭,没有到两京来扬名。他在考场中挥笔立就十五首诗作的事迹,估计也要在洛阳盛传数年了。</p>

张岱之所以要选择这么做,倒也不只是单纯任性使气的逞强,而是因为心里很清楚当下这样一个人事局面,如果不搞一些惊人之举的大新闻来吸引时流的关注,怕是很难获得一个公允的对待、从而脱颖而出。</p>

只有获得的关注越多,别人打击自己的成本和代价就会越高,从而投鼠忌器,不敢完全的有失客观。</p>

而且他所选择的元稹《生春》这一组诗,单拎出来每一篇也只算得上是中等及格之作,但却因多而工、因多而巧,篇章越多便越能彰显才华,让人惊叹。</p>

更何况这试题本来就是“早春万物生辉”,写的诗篇越多不就越应题?</p>

虽然说科举应试诗也是有着五言六韵的格式要求,但这一规定眼下执行的还并不严谨,要到天宝年间才会成为定律。至于当下也只是约定俗成,而非不可逾越的铁律。</p>

毕竟就在开元十二年,祖咏还凭《终南望余雪》绝句应试及之后,他也不再藏拙,争取早点写完早点休息。</p>

《六国论》同样也是史论名篇,而更有趣的则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各有成篇,而且全都非常精彩。</p>

张岱这一次倒也没有逞才到将这父子三篇《六国论》全都写来,他只是写了老苏这一篇,此篇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观点,那就是“六国之灭,弊在赂秦”。</p>

因为有着苏洵成篇的范文,张岱自然写来飞快,随着时间来到夜中时分,他的这一篇史论也写完搁笔,自此两篇杂文便全都应答完毕。</p>

给事中吴巩在又询问张岱确认他不需要再作更改的时候,便将其考卷收起,恭敬奉上。</p>

已经按捺许久好奇心的崔沔连忙抓起那篇史论阅读起来,越看神情便越严肃,并不时抬头望向仍作席中的张岱,良久之后,他口中喃喃低语道:“莫非为文治艺,当真有气脉延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