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朝士闻言后倒也不再坚持,先向崔沔道歉然后才又说道:“李相公所言朝堂论事且言当下,下官深以为然。而今吏部处置省试确有失谨之处,崔散骑既通判曹务,有所纠察亦理所当然。</p>
但诸举子尚未解褐,且如杜相公所言治艺辛苦、往来费多,若受此牵连,恐或一蹶不振。若崔散骑以杂文取士失当,大可择地再试,譬如崔散骑旧年遭群徒诘,当朝者亦未弃之不用。衔此旧事,补益今人,唯相公等是裁。”</p>
李元纮听到这里后,便又望向仍然脸色铁青的崔沔询问道:“崔散骑对此意下如何?”</p>
崔沔在武周年间进士及第后复应制举而得高第,因此遭到落第者的中伤,被武则天降敕责令有司对其复试,结果对答越发优异,如此才平息中伤,定为第一。</p>
那朝士引其旧事而谏,崔沔又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下来,然后便又说道:“若再复试杂文,不应再留旧地,需另择他处。考功严挺之等,事未审清之前,亦不可轻离彼处!”</p>
这一要求倒也合理,李元纮闻言后便点头说道:“而今留考举子本已不多,便且由御史台复试其业。谁人监考……”</p>
“我亲临考场!”</p>
不待李元纮说完,崔沔便又开口说道。他既然倡议此事,自然要从头守到尾。</p>
“中书、门下也要遣员同监其事。”</p>
杜暹也开口表态道,他同样也是宰相,自然免不了想要插手吏部事务。之前的计划因张嘉贞入朝一事而被迫放弃,如今崔沔主动将省试提到朝堂上来议论,他当然也不想错过其事。</p>
李元纮见状后本来也想说几句话,可在即将张嘴的时候,忽然感觉脸颊有点发烫,于是便闭口不言。</p>
如此一来,事情便有了决定,等到今天这一场试策结束之后,考生们统统不许离场,直接转移到御史台去再加试一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