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1 难辅东宫
皇帝虽然贵为天下之主,但对于天下事也并不能完全了然于心,反而因为久处禁宫之中,必须要有人进奏才能对外事有所了解。</p>
能向皇帝当面陈奏事务的,除了日常能够接触到皇帝的内宫宫人和禁军将士之外,首先便是宰相。宰相作为百官之首,代表着整个官僚系统与皇帝进行国家大事的对接与磋商。</p>
其次便是中书、门下两省的供奉官,他们承担着上通下达、侍奉进谏、拾遗补漏等等职责,也是皇帝了解天下事务的最主要窗口。</p>
再之后便是御史台了,御史台自御史大夫以下、群僚俱是天子耳目,监察百官、纠弹不法违宪诸事。</p>
这几个便是外朝当中向皇帝进奏事宜的几个渠道了,而这几个渠道各自又有其限制之处。</p>
就拿宰相来说,因为处于官僚系统的终端,所以也很难主动去获取讯息,必须要等到下属诸司进奏之后再酌情考虑是否要奏告于上。</p>
这件事情今天刚刚发生,如果从司法流程角度而言,自然还没有进入到需要奏闻于上的程度。但是由于事涉北衙,甚至就连万骑军士都有出动并被拘押在了金吾卫衙署中,自然不可能再按照寻常的程序去处理。</p>
所以除了河南尹孟温礼匆匆入署告事之外,执掌左金吾卫的信安王也在午后便有奏状进于省中。</p>
但是孟温礼在到了门下省之后便被源乾曜打发去了刑部,刑部作为尚书六部之一,通常要在,很快便翻找到了信安王的奏状,在将奏状翻看一遍后,他也不免暗抽一口凉气,这才知道情况竟然这么严重,怪不得大半夜的圣人还直接让内官前来询问。</p>
他拿起信安王奏状来,当即便准备要返回大内去奏告圣人,但在想了想之后还是停了下来,询问属员道:“今日御史台谁人当直?崔大夫在不在?”</p>
“当直的乃是宋中丞,崔大夫母病告假。”</p>
属官略作思忖后,连忙又垂首说道。</p>
御史大夫崔隐甫也是一个劳模,且权欲极强,自担任御史大夫以来便长期留直御史台,大小事务俱要亲自裁断,只是因其老母年后染病,这才归家侍奉。</p>
听到崔隐甫不在御史台,李元纮眼中暗露喜色,旋即便又吩咐道:“速将宋中丞请入省中来!”</p>
属员应声而去,又过了一会儿才匆匆返回,身后正跟着御史中丞宋遥,宋遥入堂后便神情紧张的询问道:“相公何事夜中进奏?”</p>
李元纮也并没有开口回答,只是将信安王的奏状甩给了宋遥并询问道:“中丞可知此事?”</p>
宋遥在将奏状快速浏览一番后,先是摇了摇头,旋即便又怒声道:“这些北门官当真嚣张跋扈、目无国法,是应当惩诫一番!相公以此示我,是要我明日奏弹?只不过崔大夫并不在署,某等若贸然奏弹,恐为所厌啊!”</p>
崔隐甫同样性格强直、掌控欲强,在其担任御史大夫之后,便勒令一众御史们凡欲奏弹人事,必须先进言于他,只有得到了他的准许才能继续弹劾。若不经过他的审核同意便弹劾官员,则就要遭到严厉的惩处。</p>
去年初任御史大夫不久,崔隐甫便直接将张说弹劾罢相,整治这些御史们自然也手拿把掐,过去大半年的时间,御史台中近半御史都遭其黜免。</p>
如今的御史台中,除了出使于外的宇文融并其麾下群使之外,其余人等俱需仰其鼻息,甚至就连宋遥这个御史中丞在其居家侍母的时候都要每天前往奏告事务,不能私自处决。</p>
李元纮摇了摇头,旋即便沉声道:“你尽量拖延,不要让崔大夫太早知事。”</p>
北衙军士哗闹左金吾卫官署外,加上王守贞还有一个太子仆的官位,御史台必然也是要有所表态的,否则便是失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