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 同孙不同命(1 / 2)

大唐协律郎 衣冠正伦 973 字 12小时前

0041 同孙不同命

端门是东都皇城的正南门,南面正对横跨洛水的天津桥,北面便是皇城百司与大内禁中所在。</p>

皇城外的大街上有彍骑军士往来巡逻,禁止闲杂人等长久逗留,哪怕是往来皇城的官员及其扈从,也要快速的离开,不得在皇城附近逗留徘徊。否则若被御史看见了,制度,却原来只是一些诗词,甚至还有人涂鸦作画,画面乱糟糟的跟后世景区里那些“到此一游”之类的涂鸦没有太大区别。</p>

果然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看到这一幕后,匦使院这个能够上达天听的机构的威严性在张洛心中顿时锐减,心情也变得稍微轻松起来。</p>

绕过影壁便是一片开阔的庭院,庭院正北方是一座扩大的厅堂,厅堂两侧延伸出来两排厢房庑舍。此时的厅堂阶上,已经有一名身穿浅绿官袍的官员站立在此。</p>

唐代官员服色,八九品着青、六七品着绿,眼前这名官员身穿浅绿,那便意味着是七品的官员。</p>

“这一位乃是门下省姚拾遗,你等诸位何事投书,皆可于此向姚拾遗直诉!”</p>

张洛还在心里猜测这名官员应该是官居何职,听到这一介绍后不免对其有些刮目相看。</p>

门下省左拾遗是从八品的官职,唐代官员任官分为散官和职官,还有勋、爵,确定官员品阶的主要是散官,其他的或高或低,也都不尽相同。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尽管左拾遗只是八品卑职,但这官职却非常重要,扈从乘舆、供奉讽谏,属于皇帝的近侍官与谏官。</p>

像后世闻名的诗圣杜甫,混了大半辈子做的最正经显要的官职,这还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出逃投奔唐肃宗,为了奖其奉御匡难所授。</p>

至于其他担任过补阙、拾遗的唐代名臣,那数量就更多了,通常都可以在此职位上循序渐进、位至显达,可以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高官预备役。</p>

眼前这位姚拾遗,看其样貌也不过只有二十多岁,竟然就已经待在如此重要的岗位,而且散阶较之官职还要更高,便足以说明其人要么是家世出众,要么是才能出众,总有一点是常人所不能及。</p>

如今担任匦使院知匦使的乃是门下省谏议大夫韦见素,因为恰好有别的事情,故而今天处置匦使院事务的便是其副手姚拾遗。</p>

投书铜匦之后的流程一般是投书之后投书人先在匦使院集合,等待知匦使将投书整理之后献于大内,由大内再进行审阅批复、下发有司进行处理,所谓的有司便是御史台理匦使,御史台按照这些投书的内容再转给大理寺或其他部门进行最终的办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