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当年在钰门关初见时,我也是见色起意呢(1 / 2)

徐巧接过周桐的诗稿,轻声念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念罢,她微微点头,眼中带着笑意:\"嗯,蛮好的。\"

周桐耸耸肩,故作随意:\"有点意境就行了。\"他搁下笔,抬眼看向对面洋洋得意的倪天奇,\"我先还是您先?\"

倪天奇大手一挥:\"你来!主角都是最后出场的!\"

周桐失笑,将诗稿递给小桃:\"来,你读。\"

小桃接过,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朗诵了一遍,末了还夸张地摇头晃脑:\"好诗!好诗!\"

柳如弦掩唇轻笑:\"周公子短短时间便能作出此诗,当真才思敏捷。\"她细细品味,\"'心远地自偏'一句,道尽隐士超然物外之心境,妙极。\"

清荷亦柔声附和:\"诗中不见山林,却处处是隐逸之趣,周公子笔力不凡。\"

倪天奇听得直撇嘴,将自己的诗稿塞给老王:\"来,帮我读读!\"

老王接过,展开一看,眉毛一挑,朗声念道:

\"《竹居》

竹下抛书卷,溪边枕石眠。

风来松作伴,不记是何年。\"

周桐挑眉:\"哟,可以啊。\"

倪天奇撑着下巴,故作深沉:\"低调,低调。\"

柳如弦眸光微亮,细细评点:\"首句'竹下抛书卷',写抛却俗务的随性;次句'溪边枕石眠',勾勒闲卧的自在;第三句'风来松作伴',暗合隐士与自然相融之境;末句'不记是何年',更是物我两忘,潇洒至极。\"

清荷亦含笑点头:\"倪师傅此诗,字字贴合隐士超脱尘世之心,当真难得。\"

周桐静静看着倪天奇得意的模样,忽而拱手,笑道:\"可以可以,实在难得,好文采!算您赢了。\"他拍了拍钱袋,\"这次开销,我帮您报了。\"

柳如弦眼波流转,调侃道:\"周公子这般大方,莫不是心虚?\"

周桐哈哈一笑,起身道:\"那......我们便先告辞了?\"

清荷闻言,忽而站起,唇瓣微动,似有话说。周桐见状,温声道:\"清荷姑娘若有话,不妨直言。我们离去后,怕是许久才能再来红城了。\"

清荷指尖轻绞帕子,终是轻声问道:\"大人......有几位夫人?\"

周桐一怔,随即了然,笑着看向徐巧:\"就一位。\"

清荷深吸一口气,声音更轻:\"那......大人可有纳妾的打算?\"

雅间内霎时一静。徐巧神色如常,只是指尖在袖中微微收紧。小桃瞪圆了眼睛,老王假装咳嗽,倪天奇则摸着胡子,一脸看好戏的表情。

周桐笑了笑,语气温和却坚定:\"清荷姑娘才貌双全,值得更好的人。\"他顿了顿,\"我为官桃城,地处偏僻,责任甚重,日后恐有风波。姑娘的才华,不该埋没在此。\"他目光诚挚,\"他日定会有人真心待你,珍之重之。\"

清荷愣住,随即展颜一笑,眼中虽有失落,却更多释然:\"大人所言极是。\"她向徐巧盈盈一礼,\"相逢是缘,若夫人不嫌弃,日后再来红城,盼能与夫人品茶论诗,足矣。\"

徐巧上前,握住她的手,笑意温婉:\"自然乐意。\"

周桐牵起徐巧,招呼小桃:\"走了。\"他环顾一圈,忽然问,\"小十三,你是跟我们回去,还是留下来盯着老王?\"

小十三面具下的眼睛眨了眨,简短道:\"我与王叔一起。\"

周桐点头,瞪了老王一眼:\"别带坏孩子。\"说罢,将一袋银子搁在桌上,带着徐巧和小桃推门而出。

周桐三人刚走出雅间,拐角处便闪出一道身影。那人一袭靛蓝锦袍,正是先前在诗会上与人对赏的骆闲。见周桐出来,骆闲连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这位兄台,先前多有得罪......\"

小桃眼尖,立刻认出来人:\"咦?你不是之前那个色——\"

\"咚!\"周桐抬手就给了她一个脑瓜崩,\"你这张嘴是该好好管管了。\"转头看向骆闲,笑容温和,\"不过是一场误会,这位兄台不必如此。\"

骆闲却坚持躬身:\"既是得罪了兄台,理应赔罪。\"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这是家藏的古松烟墨,虽不值什么,还望兄台笑纳。\"

周桐目光微动,似笑非笑:\"你应当知道我的身份吧?姬家那两人想必都和你说了。\"

骆闲神色不变,依旧恭敬:\"在下只是单纯倾佩周大人的文采,想与大人探讨诗文罢了。\"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大人放心,在下懂得进退。\"

周桐打量他片刻,忽而轻笑:\"你倒是个聪明人。\"他接过锦盒,意味深长道,\"不过与我这类人走得太近,日后说不定会受牵连。\"

骆闲微微一笑:\"能与大人论诗一场,已是幸事。至于其他......\"他拱手作揖,\"在下自有分寸。\"

周桐点点头:\"这样最好。\"

周桐失笑,这倒是和守春阁里那些酸秀才不同。他摆了摆手:“古墨我收下,也算领了你的心意。”

他示意小桃接过木盒,“日后若来桃城,可到县衙寻我,倒是能陪你喝两杯烧酒。”

骆闲眼睛一亮,深深作揖:“谢大人!晚辈告辞,日后有缘再见。”

他连忙侧身让开道路,恭敬地目送三人离去。周桐牵着徐巧的手走出守春阁,夜风拂面,他不禁长叹一声:\"以后还是少来这种地方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