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成婚(1 / 2)

成婚

两人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隔壁村里先生合出来的结婚日子,也不过距离婶子大娘们上门才不到一个月。</p>

一个是山里人没有过多的讲究,另一个就是两人的年岁到底大了些。</p>

婚期定在了十一月初二,再晚的话就要第二年开春了。能赶在大雪封山前成婚,也是大家深思熟虑的。</p>

毕竟每年过冬前,王巧妮都会修整修整屋顶,以免大雪压塌了房屋。年前成婚的话,也可以少些事情。</p>

张大山那里,也有人帮着张罗过年了。因为远离村落,自己一个人住在山洞,张大山懒得按照习俗准备过年的东西。只是在年三十的时候炖一锅肉,可以吃上好几顿。</p>

虽然时间定的仓促,可聘礼嫁妆都是一样不少。</p>

张大山托着隔壁山头胡大叔两口子做媒人,让送来了两张羊皮和两吊钱当做聘礼。羊皮硝制的十分柔软,一点儿都不比现代社会的羊皮差,甚至还好上一些。</p>

要知道这可是野羊的皮子,本身就比现代社会养殖出来的粗糙。看来这张大山硝制毛皮的手艺还真不赖呢。</p>

在山里人家可是上等的聘礼了,村里很多人看着都有些眼热。就是很多姑娘出嫁后过得不好的,也有些后悔当初没有看上张大山呢。</p>

当然了,王巧妮的嫁妆也不差,在村子里,也属于投一梯队了。这还是王巧妮保持低调,家里的东西没有都带过去,等着婚后再都拿过去。</p>

成婚当天王巧妮跟着前来迎亲的张大山,骑着小毛驴,一路到了老虎崖。因为张大山住在山里,家里没有养牲口,这小毛驴还是从村长家借的呢。</p>

张大山穿着羊皮袄子,胸前系着一朵大红花,在前边牵着毛驴。王巧妮上身穿着小红袄,下身穿着棕褐色的裤子,盖着红盖头,侧坐在毛驴上。</p>

山里的布料,基本上都是自己染色的。就像是王巧妮的小红袄,是周大娘染的布料。虽说自己染的布料,洗不了几次就掉色了,但这也是这时代的通病了。</p>

记得以前看小说,里边说那些官宦人家之所以每年要给仆人做好几套衣服,就是因为衣服洗几次就会发白,为了颜面,他们不得不多给下人做几身。</p>

毛驴上挂着一个包袱,里边放着几本长辈留下的笔记,还有一副银针,外加三吊钱。其中两吊钱是张大山送来的聘礼,另外的一吊钱,便是王巧妮这几个月攒的。</p>

毛驴后边是村里几个年轻后生抬着两个木箱子,两个担着箩筐的担子。一个箱子里放的是王巧妮新作的两个被子,王巧妮来了这几个月,并没有找到棉花。听说,只有富贵人家当摆设。毕竟棉桃开了之后,就样子几本也就固定了。</p>

她这两个被子,是用蚕茧和芦花混合填充的。贴着身子的这面铺的是薄薄的一层蚕丝,上边再铺上厚厚的芦花。</p>

蚕茧是托着赵货郎找来的残次的蚕茧,虽说是山里,但养蚕的人家也不少,不过养桑蚕的少,基本上养的都是柞蚕。</p>

蚕茧在说亲前就找赵货郎换好了,本来打算做个蚕丝被冬天保暖的。结果这一结婚,又不好只做一个被子。还好这个时候,芦花比较好找。</p>

另一个箱子里放的是几件衣服和几双鞋子。为了好看王巧妮挑选的就是补丁较少,和布丁好看的衣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