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坡采药
吃过饭,王巧妮收拾了下碗筷,把刷碗水和刚才焯过荠菜,又洗过咸菜的水倒在梨树下边。又把碗筷和罐子里的粥放到储藏室内,算是收拾好厨房了。</p>
刚巧,隔壁李婶出来喂鸡,看到王巧妮问到:“巧妮儿啊,昨天怎么没见你去北山那边啊。”</p>
王巧妮说道:“这不是前天刚下的雨嘛,我那一堆药材里,防风有些受潮了,得赶紧晾晒开来。怕又有雨,就不敢走远了。”</p>
接着王巧妮又问了货郎来村子里了没有。得知货郎前几天摔断了腿,可能有一阵子不会过来了。王巧妮想了想家里东西暂时没什么特别需要添置的,粮食省着点吃还够吃一个来月。药材什么的攒多了直接花两文钱坐牛车去镇子上卖就是了。</p>
北坡的小路被晨露打湿,草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王巧妮拄着打蛇棍,小心地避开带刺的灌木。她的脚步轻盈而稳健,长期的山间行走让这具身体适应了各种复杂地形。</p>
本来昨天她就该来北坡的,不过当时刚穿越过来,有些不适应,便没有往远处走,只在屋后转了转,检查了下房屋,顺便熟悉了下地盘。</p>
王巧妮轻快的走在北坡上,一边走,一边四下观望,系统在视野边缘闪烁着提示:</p>
左侧五步,丹参群落</p>
最佳采集期:现蕾初期</p>
右前方岩石背阴处,玉竹</p>
需注意根须完整性</p>
小心的将丹参和玉竹采摘下来,继续往前走,根据系统提示,王巧妮找到了一小片黄精。</p>
她小心的拨开叶子,腐殖土散发出湿润的气息,几只蚂蚁匆匆爬过她的指尖。药锄轻轻插入松软的土壤,沿着植株外围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圈。</p>
黄精,六年生</p>
根茎饱满度:优良</p>
建议保留三分之一母株</p>
王巧妮的动作轻柔而精准,挖出来黄精的根块,她是挑着壮实的,年份高的开挖的,那些小苗都留下来了。看着挖的有些稀疏的土地,王巧妮眼珠一转。把一边去掉了根块的黄精植株,挑选了一下,把那些还有根的植株,都栽回了土里。</p>
差不多到了中午,王巧妮来到熟悉的溪边休息。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光滑的鹅卵石,她掬起一捧水洗脸,凉意驱散了夏日的闷热。药篓已经装了大半,最下面是一些品相完好的黄精根块,玉竹和丹参放在上面。</p>
她吃着杂合面菜饼子,喝着葫芦里的凉白开,倒也惬意。</p>
吃过午饭后,王巧妮眯着眼在小溪旁的树杈上休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周围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只翠鸟掠过水面,激起细小的水花。王巧妮靠在树干上,闭目养神,听着自然的声音——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溪水撞击石头的叮咚声,远处不知名鸟儿的啼叫声。</p>
休息过后,王巧妮沿着溪流继续前行。在一处转弯的背阴处,她突然注意到岩壁上有一簇不寻常的绿色。</p>
警告:稀有发现</p>
石斛,附生型</p>
生长高度:2.5米</p>
采集难度:中等</p>
她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可以利用岩壁上的凸起和裂缝攀爬,</p>
攀爬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还好,原来的王巧妮身形灵活,经验丰富,早就形成了肌肉记忆。</p>
她的手指紧紧抓住每一处微小的凸起,脚尖寻找着支撑点。汗水顺着额头滑落,但她全神贯注,终于够到了那簇珍贵的药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