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钱进送油锯,社员大进山(1 / 2)

钱进送油锯,社员大进山

钱进送油锯,社员大进山</p>

他们原路返回,又回到了新开辟梯田的山脚下,然后钱进从车上拖下了麻袋:</p>

“这里全是书,这次我给你带来的全是有用的书。”</p>

“这几本是讲梯田蔬菜种植技巧的,你们肯定用的上,你们这些梯田还得改建呢。”</p>

“然后这几本是讲大棚蔬菜的书,种什么、怎么种,你们可得好好研究,这些书全是宝贝,里面还有些技术图样,都是讲怎么在冬天种出新鲜菜的……”</p>

周铁镇用裤子擦掉手上的泥土。</p>

他翻开看,看了两页后就摇头:“嗨,看不懂啊。”</p>

钱进愕然:“你是大队长,怎么还会不识字?”</p>

周铁镇咧嘴笑:“谁说我不识字?我好歹也是念到了小学毕业,怎么会不识字?”</p>

“可这里面的东西,”他再度看了两眼然后摇头,“着实看不懂。”</p>

周古拿了一本却是看的认真:“大队长你得耐心的看,这些书确实厉害,是专家编写的吧?”</p>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讲这个梯田引流,原来人家水渠要用特定结构呀……”</p>

文化知识方面,他可比这位粗糙的大队长强太多了。</p>

尽管只看了一本书,只看了几页纸上的内容,可周古作为老知识分子还是从中发现了里面蕴含的庞大能量:</p>

“钱主任,你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总是给我们大队雪中送炭。”</p>

“大队长,咱们种蔬菜全靠经验可不行,人家钱主任给咱送来科学指导。”</p>

钱进说道:“重要的是这些蔬菜大棚建设类书籍和大棚种植知识类书籍,你们大队赶紧选拔一批有文化的青年,要好好学习这些书里的知识。”</p>

周铁镇闻言精神一振:“呀,那我得看看,还有怎么建设蔬菜大棚的书?”</p>

本来按照计划,他们今年就要动工开始建设大棚了,结果木头、砖头和篷布这些基础物资到位了,技术却跟不上。</p>

他们实验性的盖过两个大棚,结果全都有这方面那方面的问题。</p>

最后没办法,他们意识到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只能暂停了大棚工程的建设工作。</p>

如今,专业知识来了!</p>

周铁镇露出笑容,拍着书说道:“好啊好啊,有了这些,咱心里就有底多了。”</p>

“钱主任你放心,我老周看不懂这个,可我绝对会仔细的看!”</p>

“不光要叫年轻人去学习,我老周也要学习,我现在可是知道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p>

钱进一愣:“你这脑子怎么转的?这跟有没有道理有什么关系?”</p>

周铁镇哈哈笑:“你不听广播吗?现在这个理是物理的理、是理工科的理!”</p>

“要学习,广播上一天三遍的强调不管是搞农业还是工业都得学习!”</p>

钱进也笑了起来:“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咱们都得好好学习。”</p>

然后他话锋一转,抛出了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周大队,有件事我还想跟你商量一下,实话实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p>

“哎呀,那你就快说说你有什么事,咱什么关系?你还要跟我客气?”周铁镇直接打断了他的话。</p>

钱进不客气了。</p>

梯田迎着周铁镇询问的目光,清晰地说道,“我牵头在市里办了个技术培训学校,专门教实用技术的,农机维修、电工基础、养殖种植什么的,反正咱农民要用到的东西都要教!”</p>

“学校已经办下来了,还剩下一些手续也好办,我准备年后就开班。不要钱,管吃住,就为给咱农村培养点能用得上的人才!”</p>

周铁镇和周古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p>

这话着实惊人!</p>

市里开办培训班,不收钱还管吃住,就要培养农民有文化来建设发展农村。</p>

这种事放在以前是天方夜谭。</p>

就算放在现在,就算他们知道国家在这个十年要重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可要不是钱进说出的这话,他们也不敢信。</p>

哪有这样的好事!</p>

但钱进说出来那就没问题了。</p>

钱主任永远心系农民,永远一心一意为农村做好事!</p>

不管怎么想,反正周古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馅饼砸得有点懵:“不、不要钱?管吃住?周主任,你要办学校给我们庄户人教真本事?”</p>

“对,教真本事,就是需要去好学生,我要求他们学得快,学了马上就能用!”钱进肯定地回答,语气斩钉截铁。</p>

“我想着,西坪要发展、咱海滨市的农村要发展,那人才是关键。”</p>

“光靠看书不行——你们看,我这里带的书可是够多,可是光看书,这得需要什么样的悟性才能自学成才?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得有师傅手把手的教!”</p>

“现在学校刚筹办,老师少,师资力量差,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教导,所以我先教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养鸡,二是蔬菜大棚。”</p>

“这样你们大队年后能不能组织一批手脚麻利、脑子灵活、真心想学技术、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大姑娘,送到市里我那学校去?程没有?”</p>

周古推了推那副滑到鼻尖的破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透着世故精明的老眼睛:</p>

“按上面发的那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补充规定里头说的,村社集体的山林地,社员集体生产生活需要,自用性质的采伐,少量砍伐,有计划地进行,没犯大格。”</p>

周铁镇满不在乎的一挥手:“爱犯不犯,这林子里的树木是国家的,可也是咱队集体的。”</p>

“我是大队长,是集体的老大,还没有个处置的权力了?”</p>

“钱主任你不用寻思,你要多少木头给我个数,我全给你弄出来!”</p>

这话要是传出去不得了。</p>

周古最清楚上纲上线的后果,于是他帮腔解释了一下:“大队长这么说也有道理,怎么回事呢,钱主任你不知道,咱西坪有个老规矩。”</p>

“春天一到,冰雪化净,地气暖和了,队里就组织劳力上山补种树苗,多少年了都是砍一棵种三棵的老规矩。”</p>

“这就叫老祖宗留下规矩得守,国家的东西不能糟蹋,也不能光啃祖宗。”</p>

周古说着,烟袋锅子在空气里重重划了一下,烟灰簌簌飘落。</p>

他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在乡土规则与人情网络中淬炼出的权威性。</p>

这番话说出来,有理有据,引着政策,又念着“老规矩”,于是钱进心头最后那点顾虑消散了。</p>

有规矩,有传承,才是长远之道。</p>

他看着周铁镇说:“周大队,原来你们大队是这么个情况,砍了山里的树,来年都要补上。”</p>

周铁镇立刻大声应道:“对,砍一补三,这老规矩在我周铁镇这儿破不了!”</p>

“好,”钱进重重点头,“那你们费些力气,给我搞一些木头出来,然后我也得守规矩,守咱周家的老规矩。”</p>

“我跟你们打个包票,从明年开春起,你们进山补种的树苗由我们泰山路人民突击队解决,种多少,你们放心的给数,我给你们搞一批果树苗。”</p>

他看向巍峨的群山,忍不住感叹了起来:“这么好的山,光长老树没什么意思,得利用起来啊。”</p>

“我一定想办法给你们弄几批苹果苗、梨树苗,再搞些能早结果的核桃苗来!”</p>

“核桃苗?”周铁镇一愣,刚才还只盘算着伐木快慢的心思,一下子活跃起来。</p>

核桃那玩意儿浑身是宝,这谁不知道?</p>

核桃仁营养金贵,榨油更是值钱硬通货!</p>

供销社常年收干核桃!</p>

要是山坡沟坎边角地都栽上果树或者核桃树,那么等到秋天……</p>

他脑子里迅速算了一笔小账,猛地又一把攥住钱进的手。</p>

这次力量更大,语气更热切:“钱主任,你还能搞来果树苗和核桃树苗啊?”</p>

周古在旁边一样欣喜:“这敢情好,这敢情好啊,哈哈。”</p>

“我跟你说,钱主任,六几年的时候,县里想把西坪山利用起来帮我们摘老贫困的帽子,也说要组织我们在山里种核桃来着。”</p>

“结果后来世道不好,领导自顾不暇,这事就给搁置了。”</p>

“要是如今在你手里能帮着我们搞起果园核桃园的,那我们真得给你立生祠了。”</p>

钱进当即一甩手:“你们快拉倒吧,怎么把立生祠这一套也出来了?这不是给我找些麻烦吗?”</p>

“咱现在都改革开放了,老古会计、老古店长,咱们讲的是科学文化,可不敢搞封建迷信那一套!”</p>

周古急忙说:“对对对,咱不搞那一套。”</p>

彪子在旁边还关心的问:“钱主任您说话可得算话,果树苗核桃苗,真管够?还是说俺们今天砍一棵回头你给补三棵?”</p>

钱进加重语气说:“管够!”</p>

欢呼声顿时响了起来。</p>

一个“管够”,是山里人对稀缺物资最强烈的渴望。</p>

钱进用力去拍了拍附近几个青年的肩膀,语气斩钉截铁:“为发展生产,这事儿板上钉钉,我说到做到,过了年等开春,你们等着拉树苗子!”</p>

“好!好!好!”周铁镇一连说了三个“好”,笑容爬满了古铜色的脸膛,每道皱纹都仿佛被点亮了。</p>

他也用力拍着钱进的肩膀:“钱主任你就去家里等着吧,我这就带弟兄们进山去给你忙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