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风衣接棒
再接再厉,风衣接棒</p>
礼拜天傍晚。</p>
节假值班日的下班铃声刚响,电业局女电工成不娇就急匆匆地往外跑,骑上自行车直奔泰山路。</p>
正如她所得知的消息那样,泰山路人民服装厂被狂热的年轻人围得水泄不通。</p>
她支下车子着急的问一个青年:“还有喇叭裤吗?这里还有喇叭裤卖吗?”</p>
青年正要不耐烦的说话,马路尽头毫无预兆地突然传来一阵发动机轰鸣声。</p>
声音低沉有力,像滚雷般压迫而来,由远及近……</p>
这是一股跟寻常汽车不一样的声音。</p>
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和霸道,靠近服装厂以后瞬间便盖住了门前的喧嚣。</p>
拥挤的人群里响起一片惊慌的喊叫:</p>
“让开!快让开!”</p>
“是卡车!是卡车来了!”</p>
在路上排队的人群如潮水被劈开般裂开一道缝隙。</p>
一辆通体墨绿、覆盖着厚实帆布车棚的解放牌军用卡车,没有丝毫减速的意思继续奔驰。</p>
它像一头沉默而蛮横的钢铁巨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碾过被人流踩成碎片的落叶,最终紧急刹车,留下一道漆黑的刹车印逐渐减速。</p>
这一幕让喧闹人群安静下来。</p>
这是军车!</p>
怎么还有军车来到泰山路人民服装厂?</p>
难道解放军也要穿喇叭裤?</p>
这个想法让不少人忧心忡忡,他们互相讨论,如丧考妣:</p>
如果军队将泰山路人民服装厂的喇叭裤选为军需物资,那他们还怎么能买到呢?</p>
国家几百万的军人呢,一人一条喇叭裤就够这小服装厂干十年的!</p>
轮胎擦着柏油地面发出短促尖锐的摩擦声,最终不出众人意外的停在了服装厂门口。</p>
厚厚的帆布篷上印着白色的编号和醒目的军用标志,冰冷坚硬。</p>
服装厂外的空气瞬间凝固了。</p>
机器声似乎都小了些,厂房里有人停下了手上的活计,茫然地透过窗口张望。</p>
门里门外的喧哗戛然而止,只剩寒风刮过低矮厂房的尖啸。</p>
负责维持秩序的石振涛僵硬地站在仓库门口。</p>
他看着这从天而降的墨绿色巨兽,嘴微张着,发不出一点声音。</p>
此时他的想法跟排队人群一样:难道自家生产的喇叭裤还惊动军需处了?</p>
闻讯而来的钱进很无奈。</p>
怎么回事?</p>
怎么还有军车到来?</p>
距离上一次差点演变为抢劫的喇叭裤抢购风潮已经过去一个礼拜了。</p>
这是《追捕》上映后的制度和奖罚标准。</p>
厂区运转已经踏上正轨。</p>
他拿出设备和人员报表看,看几个用红铅笔草草画了大圈的指标。</p>
现有缝纫机(脚踏):八十台。</p>
电动缝纫机:十六台。</p>
现有职工人数:一百零八人。</p>
……</p>
桌角搪瓷水杯里的水凉透了。</p>
天气转寒了。</p>
很快就是11月下旬。</p>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伴随着寒意飘落下来。</p>
钱进以为能松口气。</p>
就像张红梅预期的那样,喇叭裤不适合雪天穿。</p>
一旦下雪,必然销量锐减。</p>
结果……</p>
每天到了下班点,新喇叭裤出厂后还是像颗投入湖泊的石子,总能激起涟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