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张红梅为难的说:“这生产计划委员会干什么呢?”</p>
</p>
</p>
</p>
</p>
</p>
</p>
</p>
她又说:“钱总队,咱应该不能生产这个吧?您别怪我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扫兴,可是这裤子……能穿出去?”</p>
“我可不是老封建、老顽固,而是你看这裤腿,再看我裤腿,”她比划着自己的裤腿,“这要是下了雪,裤腿能当扫帚扫雪了吧?”</p>
参观群众里有人哄笑:“平日里你们厂里不用扫地了,哈哈,工人们都穿着这裤子然后在里头转一圈,地面上准干净,准一尘不染……”</p>
更多的人哄笑起来。</p>
魏香米皱眉。</p>
她锋利的目光扫进人群里,徐卫东、王东、石振涛等队员们顿时开始撸袖子。</p>
奶奶个腿的,想来砸场子吗!</p>
钱进却不恼,他笑着把裤子递给张师傅:“您老给掌掌眼,先看看做工怎么样。”</p>
张红梅确实不是想扫兴,她刚才那么说是出于好心好意。</p>
如今看到钱进下定了生产决心她暗地里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接过裤子,按照职业习惯翻看内衬。</p>
她的拇指和食指捻着内衬里的裤缝,忍不住“咦”了一声:“这走线有点说法,不是普通平缝?”</p>
钱进还真不知道这裤子用的什么走线方法,于是他讳莫如深的点点头,笑问道:“那您看出是什么来了吗?”</p>
张红梅也笑了:“这可难不住我们老姐妹,双针链式线迹。”</p>
她递给旁边的老女工看,有个叫丛二妹的女工说:“对,双针链式线迹,七零年专门从沪都学来的新技术,走出来的裤缝又结实又美观。”</p>
张红梅的眉头舒展开来,但马上又拧成一团:“可这裤型……”</p>
“张总师您放心的生产,我在这里想要说一句话,这句话我认为很重要。”钱进收敛笑容,表情郑重起了。</p>
“我们的服装厂叫泰山路人民服装厂,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呢?因为我给我们的厂子制定了一个服务理念,希望同志们评评有没有道理。”</p>
“这个理念就是,人民需要什么服装,我们就生产什么服装!”</p>
徐卫东第一时间鼓掌:“好!就这个!太牛逼了!”</p>
参观的街道居民咬耳朵讨论后纷纷点头,不少人冲钱进竖起大拇指。</p>
张红梅同样点头,问道:“钱总队,您觉得咱们人民会需要这种裤子?”</p>
钱进说道:“对,马上就会需要,张总师,请您放心的去带队进行生产吧,请您放心的执行生产命令吧。”</p>
话到这个份上,张红梅便大声说:“好,钱总队您和领导们放心,这裤子我看过了,咱能生产。”</p>
钱进拿出一本薄册子,里面全是手工绘制的各式喇叭裤裤型。</p>
这是他在商城买了画册后,去海滨大学找了素描画老师一比一画出来的。</p>
“要不您给打个样?”钱进将册子递给张红梅后指了指裁剪区,“就用昨天国棉六厂送来的那批65支混纺布。”</p>
张红梅痛快的说:“那我先试试?”</p>
钱进和魏香米几乎同时伸手:“请!”</p>
电动裁剪台开动,女工们又是一阵惊叹。</p>
张红梅像抚摸小孙子一样摸着光滑的台面,然后利落地铺开布料。</p>
她不用画粉,直接用剪刀在布上划出流畅的弧线,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p>
“这裤腿,得裁成倒喇叭形……”她一边开工一边给围观的众多女工进行讲解。</p>
老师傅就是不一样。</p>
剪刀在她手里像活过来了,刀刃走龙蛇,布匹丝滑剪开:“腰围收紧,臀围放松,到膝盖开始放大……”</p>
钱进站在一旁,看着阳光透过高窗照在张师傅花白的发髻上。</p>
老裁缝的剪刀在布料上行走的沙沙声,和街头喇叭传来的《歌唱祖国》的旋律融合在了一起。</p>
感觉很奇妙。</p>
他抱着双臂倚在旁边看。</p>
看人群。</p>
张红梅第一次在新单位生产裤子,所以操作的很小心,务求完美,效率低一些。</p>
然而即使这样也只是用了半个多小时。</p>
随后,第一条喇叭裤诞生了。</p>
张红梅最后从缝纫机上下来,当她把成品举起来时,厂房里又是一阵掌声如雷。</p>
“谁来试穿?”钱进环顾四周。</p>
张红梅补充了一句:“一米六的姑娘吧。”</p>
女工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好意思上前。</p>
最后还是刚才敢伸手摸样品那姑娘一跺脚,泼辣的说:“我来!”</p>
她接过裤子,跑到临时更衣室,一分钟后扭捏地走出来。</p>
阳光正好照在她身上。</p>
卡其色的喇叭裤衬得她腿型修长,宽大的裤脚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像两片柔软的波浪。</p>
女工们“哇”地围上去,伸手摸的、指指点点的,情绪很热烈:</p>
“难怪都喜欢呢,样式真时髦!”</p>
“这要配什么鞋啊?”</p>
“走路带风似的……“</p>
张红梅却抱着胳膊站在一旁:“小娟,你转个圈我看看。”</p>
小娟转了一圈,裤脚划出完美的圆形。</p>
张师傅的眉头却越皱越紧,她这次私下里对钱进说:“钱主任,这裤子……怕是卖不出去。”</p>
她指着裤脚,“这么宽,多费布啊!现在布票多金贵,咱怎么定价呢?”</p>
钱进笑而不语,从公文包里拿出本杂志。</p>
封面上的外国模特正穿着类似的喇叭裤,背景是纽约街头。</p>
他翻到折角的那页,指着一段用红笔画线的话:“这东西在国外早就卖出很多很多条了,甚至国外都不太流行这种款式的裤子了。”</p>
“看看,这是美帝国主义的纽约、这是小鬼子的东京,洋鬼子喜欢这裤子,咱们生产以后即使在国内卖不出去,那咱也可以卖国外是不是?”</p>
“你也知道我在市供销总社干什么职务吧?我是外商办的主任呀,到时候咱把商品卖到国外去给国家创汇,你说行不行?”</p>
一听自己有机会给国家创汇。</p>
老太太一改态度,当即拍巴掌,激动的两眼闪泪光:“哎呀,要不然你能当领导呢,原来是真么回事呀。”</p>
“那准成、那准成,要是能给国家创外汇,我把我老骨头砸碎了都行!”</p>
“姑娘们、同志们,马上准备学习生产缝纫这种喇叭裤!我一定把我一身能耐都教给你们!”</p>
为国家创外汇这个事是真刺激到老太太了。</p>
老太太是经历过列强瓜分中国那个苦难时代的,更经历过日军侵华那个恐怖时代。</p>
所以她太清楚国家两个字为什么是国在家前面了。</p>
所以她太想看到祖国繁荣强盛的那一天了。</p>
如果自己能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出贡献,她会责无旁贷、竭尽全力!</p>
女工们还在围着小娟转圈,有人兴奋的说:</p>
“我想起来了!我说我怎么对喇叭裤这个名字感到耳熟呢,我看电视新闻,就是今年广交会——就是个外贸展销会,当时港澳客商就穿的这种裤子!”</p>
“从今天开始,我们全力生产喇叭裤。”张红梅挥拳大喊,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第一批五百条,十天交货,必须得由我验收合格。”</p>
一句‘能创汇’,让先前对待喇叭裤态度最消极的老师傅变得最积极。</p>
“好了好了,不要再吵吵了,四十位同志按照既定好的分组去各自的缝纫机前做好,老姐妹们,你们带好自己的徒弟。”</p>
“都听见了吗?各就各位!我马上就要教裁剪这种裤型的基本要领,今天学不会的不准中午回家吃饭!”</p>
生产任务开始了。</p>
厂房活了过来。</p>
劳动突击队将参观人群带走,缝纫机的“哒哒”声像急促的雨点,电动裁剪台的嗡嗡声像低沉的雷鸣。</p>
钱进站在门口,看着女工们忙碌的身影,耳边是远处传来的国庆游行队伍的欢呼声。</p>
魏香米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他身边:“钱主任,你真觉得这种裤子能卖出去?”</p>
钱进没有立即回答。</p>
他望向街道对面,几个穿着军绿色制服的年轻人正对着厂房指指点点。</p>
其中一个小伙子突然模仿喇叭裤的裤脚,夸张地甩着腿走路,惹得同伴哈哈大笑。</p>
“魏主任,我记得一直到七十年代初,街上还有人批判说穿‘的确良’是资产阶级作风吧?”钱进指向欢庆游街的人群。</p>
“可现在呢?”</p>
他又指了指厂房里忙碌的女工们。</p>
此时白天的时候天气还有些热,不管青年人还是中年人,身上都是一件的确良衬衫。</p>
现在的女工们有个好处,都接触过缝纫机,都会用缝纫机。</p>
有了师傅的指导,女工们使用缝纫机的技术更加精湛。</p>
很快,厂房里的缝纫机声开始密集起来。</p>
街道上游行的锣鼓声越来越近,红色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