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观山太保,搬山道人,钱大官人是也(1 / 2)

观山太保,搬山道人,钱大官人是也

观山太保,搬山道人,钱大官人是也(求月票)</p>

天蒙蒙亮,钱进蹬着二八杠冲开甲港码头的晨雾。</p>

前梁上印着‘供销总社职工专供’的手提包来回晃荡,里头装着魏清欢塞给他的地瓜面包子。</p>

昨夜姑娘家羞红的脸蛋在眼前挥之不去,让他差点钻沟里,他猛捏车闸,后轮在结冰的路面划出蛇形印子。</p>

昨晚他算是跟魏清欢确定感情上的关系了。</p>

但肉体关系没到位。</p>

以至于他身体里憋的火气太多,一晚上没睡好。</p>

他和魏雄图一前一后来到单位,却看到一群人生气的堵在办公室门口。</p>

钱进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怎么看同志们情绪不大对劲?”</p>

李成功往里指了指,叹气说:“拐叔被人坑了。”</p>

钱进挤过人群一看。</p>

老拐蹲在地上抹眼泪,身边桌子上摞了一堆香烟。</p>

看上面英文字母。</p>

这是万宝路。</p>

胡顺子头一次没有顺手下的烟,甚至烟放在他眼前他都不抽。</p>

钱进过去看,感到奇怪:“胡工头,怎么了呀?”</p>

胡顺子递给他一支烟:“来一口你就知道了。”</p>

钱进不抽烟,他拿在手里看。</p>

烟卷上有万宝路的字母,但印刷粗糙,比大鸡烟、大前门烟还要粗糙。</p>

这就不对了。</p>

万宝路可是全球烟草市场响当当的大牌子!</p>

他顿时猜到了原因:“假烟!”</p>

胡顺子挺诧异:“行家啊,你没抽你都能看出来?”</p>

钱进指着上面的字母解释原因,胡顺子感叹:“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不用遭罪。”</p>

“我他娘是狠抽一口后才发现的这烟有问题,奶奶的,这一口可呛坏我了,嗓子现在还火烧火燎的。”</p>

烟卷纸撕开。</p>

里面不是细腻的烟丝,是零散的草叶碎片。</p>

钱进明白怎么回事了。</p>

商城也有一样糊弄人的玩意儿,不过商城比红脖子地道,它用的是茶叶末,并美名其为‘茶烟’。</p>

有人愤怒的说:“老话说,走夜路多了难免遇到鬼,咱是闯鬼市多了,被鬼咬了一口!”</p>

二彪蹲在老拐身边感叹:“那块表是老拐的宝贝疙瘩,平日里看都舍不得让咱们看,现在被人用一堆假烟坑走了,怎么办?”</p>

“能不能去黑市坑别人?”胡顺子出了个好主意。</p>

二彪提醒他:“黑市卖假货是大忌,一旦被人发现了,以老拐这个脚力怕是跑不掉,到时候恐怕要见血!”</p>

老拐站起来将一条条香烟扔地上,嘶哑着嗓子说:</p>

“我一辈子老老实实,从不干坑人的事,现在我也不干!”</p>

“谁坑了人,谁良心不安,一辈子吃不好睡不香!”</p>

胡顺子残酷的道出了事实:“老拐,你知道那些人既然敢干这种生孩子没屁眼的缺德事,他们压根就没良心!”</p>

魏雄图很生气,老拐是队伍里对他总的圣旨!</p>

钱进觉得光有假货也不行,这次是大买卖,他得下点本钱。</p>

于是他除了花费上千块买一堆陶瓷古字画外,还掏出五千块买了几套古董银饰。</p>

这些古董银饰里古是假的,可银是真的。</p>

钱进不信这年代的洋鬼子还懂鉴古。</p>

他注意过鬼市里那些要收金银珠宝、古董文物的人了,全是二把刀,他们只会判断年代根本不会判断真假。</p>

这点很正常。</p>

现在可是1977年,大陆哪有人做假古董?</p>

因为那一场浩劫,现在老百姓对古物敬而远之,但凡能流出来的全是真货。</p>

假货生意没开张,没有市场也没有来路。</p>

但再等几年进入八十年代一切就变了,到时候假货满天飞。</p>

那时候的洋鬼子也精明了,他们想捣鼓古董文物真会花大价钱雇佣行家当顾问。</p>

所以钱进现在可以打个时间差,给洋鬼子们一点大大的假冒伪劣震撼。</p>

必须得让他们知道,用假烟假酒假火机坑中国人是有代价的!</p>

买完了文物古董,钱进铺开一张红布横拍竖拍各种拍照片。</p>

拍完照片他觉得哪里还差点事。</p>

一拍头他明白了,这环境不对!</p>

于是他把买下来的古董文物重新上架,将自己找来防空洞。</p>

之所以握住刮刀,是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环境,还是手里有家伙更能让人安心。</p>

结果对方看到了他的小动作,直接从箱子上捡起个铁疙瘩扔到了地上:</p>

“你要是怕我对你不利,那你拿着我的家伙。”</p>

铁疙瘩撞在石头地面上发出脆响。</p>

贾有成将手电光照过去,顿时倒吸一口凉气:</p>

是一把枪!</p>

黑漆漆的手枪!</p>

他跟外国人关系密切,从外国人带来的杂志上见过这把枪的身影。</p>

M1911!</p>

对方果然神通广大。</p>

这样贾有成吞了口唾沫赶紧说:“朋友您误会了,我怎么会怀疑您的心意呢?”</p>

“不过我不明白,您找我到底是几个意思?”</p>

对方伸手指向室内一角。</p>

贾有成将手电光照过去。</p>

他曾经在照片上看到过的场景出现了!</p>

只见地上铺着块污浊红布,布上摆着陶瓷器、青铜器和卷轴画。</p>

其中一只梅瓶的缠枝莲纹在手电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最近一个卷轴末端则露出了“石渠宝笈”的红印。</p>

“从春秋到明清,这里的货应有尽有。”对方再次发出笑声,“如果你觉得不够,那么还有秦汉王墓里的东西可以给你过眼。”</p>

“不过想看这王墓里的东西得多等两天,墓道里灌了三尺厚的糯米浆,你是清洁工,应当知道这活不容易!”</p>

“贾某明白、贾某明白,”贾有成点头如捣蒜,但他还是坚持的问,“恕贾某眼拙,兄弟您到底是?”</p>

对方哼了一声似乎有些失望:“你们海滨真是个渔村,没什么能人!”</p>

他掏出个青铜罗盘展示。</p>

手电灯光下,盘面二十八宿的错金纹似乎在流淌:</p>

“搬山一脉,观山太保!”</p>